《我的母亲》PPT课件8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3、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 ... ...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1916年开始与在美国的同学讨论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读准字音
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
词语解释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 ... ...
课文讲解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3、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了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 ... ...
疑难解析
课文前四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1)童年的性格特征和童年往事: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
(2)母亲与家人的相处: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即“身教”。
品味语言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不能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一点”限制 准确。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 ... ...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传记,选自《胡适自传》。从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胡适对母亲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怀念。你们是否知道,胡适自离开母亲到上海求学后,一直未与母亲见面。直至1917年,即胡适26岁时奉命回家乡结婚,才见到母亲。后又回到北大。其间,胡适在美国留学,也只是与母亲书信往来。他母亲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1918年11月,其母病逝。
胡适是悲痛欲绝,在他的《先母行述》中,他曾这样写到: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 ... ...
课堂练习
1、写出拼音或者汉字。
文zhōu zhōu( )
万laì( )俱寂
zhǎn( )转反侧
瞥( )见 眼翳( )病
2、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_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过我。____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____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人,____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人物的名字吗?________________。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文恭、花荣是 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
... ... ...
关键词:我的母亲教学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下载,八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我的母亲PPT课件下载,.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