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小结与提升》光现象PPT
第一部分内容:重点突破
类型 光的反射和折射
1.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D )
A.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眼睛能看见高楼外墙壁上的大熊猫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夜晚的高楼大厦是由于光的折射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2.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C )
3.( 湖北中考 )下列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在视野不开阔的弯道口设立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D.不论是反射现象,还是折射现象,光路都是不可逆的
... ... ...
章末小结与提升PPT,第二部分内容:实验活动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实验器材:纸板、量角器、平面镜、激光笔等。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 1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 不能 (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
( 2 )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 ;
( 3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寻找普遍规律 ;
( 4 )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 反射 光线是唯一的。
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光屏等。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
( 1 )在水平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上平板玻璃。
( 2 )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立于玻璃板的前后方。
( 3 )点燃玻璃板前方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直到与玻璃板前方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 4 )用笔标出前后方蜡烛的位置,并画出玻璃板所处的位置。
( 5 )取走蜡烛B,在该位置放置光屏,观察在光屏上是否可以呈现蜡烛A的像。
( 6 )利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蜡烛A、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 7 )取走蜡烛和玻璃板,用笔连接蜡烛A、B所处的位置,观察蜡烛A、B的连线和玻璃板的位置关系。
( 8 )移动蜡烛A,重复上述实验。
( 9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4.实验结论
( 1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3 )物体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针对训练】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C是3 mm厚的玻璃板。
( 1 )实验中,发现蜡烛A成两个像,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 mm;
( 2 )实验中,若把蜡烛B也点燃放在蜡烛A像的位置,此时在玻璃前看到的蜡烛A的像不清楚,原因是 蜡烛B点燃后,使得玻璃板后面太亮 ;
( 3 )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蜡烛A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 不会 ( 选填“会”或“不会” )向右平移。
... ... ...
章末小结与提升PPT,第三部分内容:初高衔接
全反射:又称全内反射,指光由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内的现象。
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要离开法线折射,如图所示。当入射角增加到某种情形时,折射线沿表面进行,即折射角为90°,该入射角称为临界角。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无折射,全部光线均反射回光密介质,此现象称为全反射。当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时,因为光线靠近法线而折射,故这时不会发生全反射。
【针对训练】当光从密度大的介质中进入密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那么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我们发现折射角也越来越大,如果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折射角达到90°,再增大时,折射光线就会消失,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这个角度叫做临界角。用临界角为42°的玻璃制成的三棱镜ABC,∠B=20°,∠C=90°,一束光线垂直AC面射入,如图所示,它在棱镜内发生全反射的次数为( A )
A.2次B.3次
C.4次D.5次
关键词: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章末小结与提升PPT下载,光现象PPT下载,.PPT格式;